top of page

南島國際美術獎文化觀察

李屏宜《Breath-Wave》

 

黃海鳴(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藝評家及策展人)

       她原來是花蓮人,因為工作而遷居台東,並且已經成為高度認同台東的在地居民。她參賽的作品系列傳達了台東地區的天空、山丘、海洋、沙灘、稻田登之間的具身體感的親密關係,又因為將版畫的版與版畫的巧妙對稱並置,更創造某種愛情甚至情慾的氛圍。另一幅《月桃鯪鯉》,台灣穿山甲與月桃花的關係,成為系列作品的最佳進入鑰匙。 


《月桃鯪鯉》這個標題是非常有意思的,關於月桃花,將勳老師這麼說:「…月桃白色花苞尖端有一點極鮮明的紅,嫵媚嬌艷,充滿誘惑性。月桃花用這樣的嬌艷向世界佈告自己的成熟,向世界佈告繁殖的渴望。在人類的世界,像月桃這樣嬌艷大膽的性的佈告,或許會夾雜著各種曖昧不明的偽裝吧!」
在李屏宜的《月桃鯪鯉》作品中,一隻非常溫柔的穿山甲輕輕地抱著月桃花,深怕他的一身堅硬鱗片稍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花蕊。更妙的是,明明有四隻腳的獸類,卻冠上帶有魚類部首的鯪鯉稱呼,這似乎給了這種曾經被視為不祥之物的小獸一種神奇的變形變身的能力,原先,台灣人皆視穿山甲為不祥之物,甚至將牠視為魔物,其後更將之視為神祕之化身。不過今日臺灣民間傳說中,穿山甲也具有正面、幸運之象徵。《月桃鯪鯉》在這裡傳達了怎樣的豐富意涵?


美術獎展覽期間曾經到過金剛山,從筆直的金剛大道仰望金剛山,確實感受某種聖山的感覺,當我用相反的方向從金剛山往下看的時候,一整片非常大的梯田、一層一層的延伸下去,連結到海灘,連結到大海。不同的季節,稻田呈現不同的樣貌、不同的顏色以及肌理,最妙的可能是插秧時節,秧苗剛剛從水中冒出來,並且因為有水,能同時見到底下的土壤,也能夠反射天的顏色、山的形狀。我在劉永仁的作品中也察覺到這種神奇的關係。


我每次問當地人,海水為什麼那麼藍,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海反射了天的顏色。我也發現近在咫尺的稻田也能夠反射天的顏色,回應海的波浪。大部分時間,我們可以在一望無際的稻田看到青綠色的海浪,而在稻米收成季節我們可以看到金黃色的海浪。海浪反射天的顏色而有各種的顏色,天空又因為太陽的位置而有不同的顏色。稻田也有不同的顏色,包括自身的顏色變化,以及剛插秧時期,全然反應天光,附近的山形,有時稻田直接反射太陽的金光。我認為,這種奇妙的關係經年累月的日常感知,已經進入許多藝術家創作的潛意識結構。


交互反射以及感應變化的關係在台東的自然環境中居然有這麼的重要性,兩位對台東有深刻體驗的李屏宜和劉永仁都提到作品的會呼吸的特質,或許這也是這個地區的一種隱微但又確實具備的地域特質。在非常貼近的海岸山脈以及潔淨深遂海洋之間,天空上的太陽以及能夠遮住陽光的雲或是很貼近的高山,能夠在這塊乾淨單純的舞台上,創造有感的瞬息萬變的情境,這當然是台東這一帶的特殊環境資源,也清楚反映在具有特別敏感性的藝術家的創作之中。

bottom of page